共战疫情 我校多名校友被央视等媒体点名表扬
晨光新闻网讯(记者 晨星 综合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状病毒疫情,我校广大校友积极行动,投身抗疫“战场”,他们用行动践行武生院精神,用爱心、真心与责任心,诠释新时代普通人的担当。他们平凡而不平凡的故事,多次登上央视等媒体,获得社会广泛赞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校管理学院2006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刘萍在武汉硚口区汉水桥街道营南社区工作,疫情发生时,刘萍没有退缩,主动扎根疫情一线,与社区居民一起共渡难关。她是行走的“小喇叭”,是消杀“小能手”,是关爱群众“热心人”,刘萍与同事们一起努力做好防疫每一项工作,夯实基层疫情防控基石。1月30日晚,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汉水桥街营南社区的经验做法,点赞“防控举措基层防控到位”,央视新闻、央视新闻调查等栏目多次报道了刘萍所在社区的好经验、好做法。
图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汉水桥街营南社区的先进经验,采访校友刘萍。
2月17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7届校友王勇主动前往医院捐献了400毫升“抗体血浆”。春节前夕,王勇返回重庆老家后,在居家隔离过程中,出现了疑似新冠肺炎的症状,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经过2周的积极治疗,王勇于2月9日康复出院。出院后不久,王勇从医院了解到康复患者的血浆对于治疗新冠肺炎具有重要作用。王勇主动前往医院献血浆。王勇表示,治疗期间自己感受到了患者们的不易和痛苦,自己很愿意为抗击疫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做一些贡献。
图为中央电视台播发王勇捐献血浆后接受记者采访画面。
“我是党员也是军人,战斗到一线是我的职责与使命。身为武汉人更应挺身而出,保卫自己的家园。”1月27日,正在休假的建筑工程学院2015届校友彭鹏接到了总公司征集管理人员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工作的通知,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战”,当日便赶到雷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报到,成为指挥部协调组组员,负责对接当地政府以及材料设备车辆通行等综合协调工作。
图为彭鹏在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疫情汹汹,前方物资曾一度吃紧。仙桃市桃树研究所副所长、我校园林园艺学院校友许泽坦,在得知中建三局火神山医院建设项目指挥部后续运营保障人员面临极大的应急物资短缺后,积极寻找合格货源,组织协调赈灾物资运输。作为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的常务理事,许泽坦还免费帮助该协会的朋友们组织协调优质赈灾物资,并通过顺丰传递到他们手中,让赈灾物资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需要的地方。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区经理、我校药学院2012届生物制药专业校友付鑫在武汉封城之前,不但没有“逃离”武汉,还想方设法将公司的试剂带到武汉疾控中心,收集检测数据。
作为公司选拔组建的11人援鄂团队中的一员,疫情发生以来,付鑫先后为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协和等十家医院捐赠十台Autrax全自动核酸检测设备,现场完成装机、演示、核酸实验等工作,并先后对50余名一线的检验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流程培训。
图为工作中的付鑫
“我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出点力!医护人员那么辛苦,我决定捐赠工作餐,费用全免,可以送到医院!请有需要的医院联系我们!”1月26日,园林园艺学院2003届校友周锡涛的一条朋友圈迅速在武汉传播,三个小时后,受捐赠医院确定在了武汉市中心医院。1月26日至今,周锡涛在每天下午四点准时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送一顿晚餐,每次两百份,风雪无阻。
药学院2017届制药工程专业校友韩银飞毕业后武汉市急救中心汉口总站工作,疫情蔓延,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紧张,他与家人商议后,毅然决定留守急救担架员岗位,每天24小时待命在一线。至今,韩银飞先后接送了千余名患者。当记者问他怕不怕的时候,他坦诚,“刚开始也有退缩的想法,内心挺矛盾的,但是现在正处于危难的关头,大家都不容易,所以想着坚持把这段时间干完。”
图为韩银飞正在接受楚天交通广播记者采访。
“将‘网格信息化’应用到疫情防控,我们武汉企业‘不服周’。”外国语学院2006届商务英语专业校友陈松伟是“武汉微邻里”小程序的开发团队负责人,在武汉开始开展疫情收集工作时,陈松伟团队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小程序原有的社区议事、报事基础上,直接更换报表收集疫情信息,支持疫情收集管理工作。从接到确定需求,到最终功能上线的时间,一共只花了12个小时,陈松伟的团队全程都在和疫情赛跑。目前,“武汉微邻里”小程序积累了292万用户,累计完成22989人的30610次求助帮扶。他的故事被“微信公开课”报道推荐。
疫情防控以来,我校校友虽然身在四方,但是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默默关注和支援着疫区的防控工作,尽己所能,为赢得战“疫”的胜利贡献力量,充分展现了武生院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