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2月28日讯(记者柯称 通讯员叶涛 肖亚慧)“亲爱的患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0年2月27日,星期四……请注意温差变化,及时增减衣物……”2月15日至今,每间隔两天,总有一个“舒缓、有感情”的女声在武钢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里响起。她叫陶梦婷,2000年3月生,武汉青山人,威廉希尔2018级药学专业学生。在这个超长寒假,陶梦婷有许多身份:方舱医院播音员、防疫物资装卸工、社区生活物资派发员。她说:“我的城市病了,我愿意做任何事,只愿她早日康复。”
陶梦婷(左一)参加防疫物资搬运与整理
武汉疫情爆发时,陶梦婷刚结束了寒假社会实践。在家隔离的日子里,陶梦婷每天关注最新的疫情资讯,“看着感染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多,我内心特别难受。武汉“封城”后,看到全国各地无数‘逆行者’驰援武汉,作为武汉人我哪里能坐得住!”
1月30日,得知舅妈创办的武汉市青山区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在招收民间志愿者,陶梦婷主动请缨,成为了其中一员。陶梦婷的爸爸、妈妈、舅舅“不甘示弱”,也加入志愿者队伍中。大家每天的工作都是“体力活”——将各地驰援的各类物资卸下来,再按要求分装至各单位运输车辆上。
每当志愿者微信工作群有任务发出,被嘲笑“瘦胳膊瘦腿”的陶梦婷都会积极报名。“我们早一点儿把物资搬运到位,就会有更多的人受益。”陶梦婷觉得自己也是和时间赛跑的人,因此在现场,她都特别拼。每天回到家后,陶梦婷的两个胳膊都抬不起来,“吃饭都拿不起筷子”。
对“第一次当搬运工”的经历,陶梦婷印象深刻,“第一次搬运的是空气净化器、饮料,还有一些日化产品,因为空气净化器比较大,也比较沉,搬的时候很费劲,当时只有四个小拖车,每次最多只能搬四到五个,我们从下午三点一直搬到晚上八点多才结束。”她一直记得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没有强健的体魄,哪能保护我的城!等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加强锻炼。”
因为武汉的防疫物品缺乏,陶梦婷与队中的志愿者们都没有防护服,她就找了一件自己不常穿的小粉袄套在衣服外面,每次出去搬运物资,这件小粉袄就是她的“战衣”。“它可是全民抗‘疫’的见证者。”陶梦婷说她不害怕,“即便不幸‘中招’,也会坚强地去战胜病毒。我是一名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就是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份使命。”
陶梦婷搬运完驰援物资后为武汉加油
2月4日,陶梦婷在“武汉发布”微信公众平台上,看到了一则“武汉市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招募”公告,陶梦婷带头,爸爸、舅舅、舅妈也纷纷填写了报名表。2月6日,陶梦婷一家成了武汉市疫情防控志愿者,上岗第一天刚巧是陶梦婷爸爸的生日,一家人工作到很晚,甚至没顾得上吃晚饭。“爸爸今天是寿星,经寿星送出的物资能给其他人带来好运。”陶梦婷一家以这样特殊的方式为陶爸爸庆生。
从左到右依次是妈妈、陶梦婷、舅舅、爸爸
2月13日,陶梦婷在志愿者群里看到了武钢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在招收志愿者播音员,没有播音主持经验的她有些忐忑,但仍她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选拔,最终因为声音“舒缓、有感情”,和另外8名来自其他高校的师生一起被“录取”。他们每3人组成一小组,每小组一天,轮流播音。每天为患者播报当日天气、新闻快讯、美文欣赏等内容。
与此同时,陶梦婷仍然兼顾武汉市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工作。为两者兼顾,陶梦婷在参加搬运物资之余,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找一篇文章反复朗读训练。“第一次去方舱医院播音的前一天晚上,我在家反复听自己的录音,生怕自己的声音为患者带来不适感。”陶梦婷还经常将自己挑选过的录音片段发到播音微信群里,请同小组志愿者帮忙指导。
后来,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播音改为在家里录音,然后发送给方舱医院。“每一段文字最少要录十遍。”陶梦婷说,“其实我一直都不满意,我觉得下一次我能做得更好。”
陶梦婷正在家录制播音内容
2月25日,武汉市发布了社区志愿者招募令,陶梦婷再次报名。陶梦婷说现在最盼望的是,“疫情快些过去,能回到学校上课,见到亲爱的师长与同学。”
“梦婷是一位积极上进、有爱心、有热情的姑娘,学校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陶梦婷的辅导员吕梅花表示,“梦婷是我所认识许许多多‘00后’大学生的缩影,他们都有责任心,能担当,有想法,能干事,这场疫情,他们这个群体更加成熟、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