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播音员、防疫物资装卸工、社区生活物资派发员……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叶涛 肖亚慧)“亲爱的患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0年3月1日,星期天……在这里我们提醒患者朋友们注意温差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也提醒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朋友们注意雨水天气……衷心的祝愿患者朋友们能够早日康复。”自2月15日至今,上午7点30分至11点30分,总有一个“舒缓、有感情”女声在武钢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里响起。
这个声音的主人叫陶梦婷,2000年3月生,威廉希尔2018级药学专业学生。在这个超长寒假,陶梦婷有许多身份:方舱医院播音员、防疫物资装卸工、社区生活物资派发员。她说,“我的城市病了,我愿意做任何事,只愿她早日康复。”
武汉疫情爆发时,陶梦婷刚结束了寒假社会实践,还没来得及安排假期生活,“见证着我一点点长大的城市就生病了”。在家隔离的日子里,陶梦婷每天关注最新的疫情资讯,“看着感染的人数一天比一天多,我内心特别难受。武汉封城后,看到全国各地无数‘逆行者’驰援武汉,作为武汉人我哪里能坐得住!”
1月30日,得知武汉市青山区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在招收民间志愿者,陶梦婷主动请缨,成为了其中一员。陶梦婷的爸爸、妈妈、舅舅“不甘示弱”,也加入志愿者队伍中。大家每天的工作都是“体力活”——将各地驰援的各类物资卸下来,再按要求分装至各单位运输车辆上。
每当志愿者微信工作群有任务发出,陶梦婷都会积极报名。“我们早一点儿把物资搬运到位,就会有更多的人受益。”陶梦婷觉得“自己也是和时间赛跑的人”,因此在现场,她都特别拼。除了父母,其他志愿者并不知道,每天回到家后,陶梦婷累的“两个胳膊都抬不起来,吃饭都拿不起筷子”。对“第一次当搬运工”的经历,陶梦婷印象深刻,“第一次搬运的是空气净化器、饮料,还有一些日化产品,因为空气净化器比较大,也比较沉,搬的时候很费劲,当时只有四个小拖车,每次最多只能搬四到五个,我们从下午三点一直搬到晚上八点多才结束。”她一直记得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没有强健的体魄,哪能保护我的城!等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加强锻炼。”
因为武汉的防疫物品缺乏,陶梦婷与队中的志愿者们都没有防护服,她就找了一件自己不常穿的小粉袄套在衣服外面,每次出去搬运物资,这件小粉袄就是她的“战衣”。“它可是全民抗‘疫’的见证者。”陶梦婷说她不害怕,“即便不幸‘中招’,也会坚强地去战胜病毒。我是一名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就是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一份使命。”
2月25日,武汉市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发布了社区志愿者招募令,陶梦婷再次报名。陶梦婷说现在最盼望的是,“疫情快些过去,能回到学校上课,见到亲爱的师长与同学。”
“梦婷是一位积极上进、有爱心、有热情的姑娘,学校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上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陶梦婷的辅导员吕梅花告诉记者,“梦婷是我所认识许许多多‘00后’大学生的缩影,他们都有责任心,能担当,有想法,能干事,这场疫情,他们这个群体更加成熟、更加优秀。”